雾霾两个字虽然连着说道,但是在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上,雾与霾则为有所不同的天气现象。因为雾主要是水滴漂浮,而霾则是漂浮着各种腊颗粒,例如尘土,烟尘,气态污染物等。那么古代是不是像现代这样的雾霾天气呢?让我们再行来理解下雾霾的成因:雾霾主要是气溶胶颗粒漂浮在空气中由于逆风静温的低温天气无法蔓延过来。
一次集中于烧毁再加天气条件因应下,古代也不会有能见度减少,空气清澈的天气经常出现;然而古代与现代比起“优势”之处在于地广人稀和没现代工业罢了。古籍古书等文献中也有“风霾”、“终风且霾”、“风而雨土为霾”等等叙述,目前对其最先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记述:元天历二年(1329年)3月,由于前一年冬天没降雪,春天又较少雨水,天气出现异常潮湿,造成“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均掩面而行。”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风霾帷都城数日,帝惧天神之怒,遣礼部烧香祭天,佑神灵驱风霾而骑侍郎。
”由此可见,元代史籍中所记载大都城的这两次“霾灾”,且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很低。《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公元397年正月,北魏攻取后燕重镇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这也是北魏覆灭北燕这场最重要战役的关键。初六这天,“风霾,昼晦”, 忽然起了大风雾霾,大白天天地明亮,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乘机出有城夜袭,大败北魏军队。
虽然这并没转变后燕覆灭的最后命运,但是一场雾霾天成就了慕容德,此战获得胜利后他每每从邺城撤离并后来在山东创建了南燕王朝,沿袭了慕容鲜卑的国祚。还有一件历史大事,也是再次发生在雾霾天。《资治通鉴·唐纪一》记述隋炀帝杨广在扬州的随从禁军叛变时,当时的天气就是“是日,风霾昼昏”。
可见公元618年四月初十的扬州,也是一个雾霾天气。意味着一天后,这位心比天高倍受争议的知名隋炀帝就被乱兵嫁祸。
一个雾霾天再次发生的叛变,落幕了一个曾多次统一华夏建构开皇之治和大业盛世的短命王朝。所以雾霾现象并非2020-03-09 独特。
从古代到上世纪的英国伦敦,雾霾仍然与我们同行。
本文来源:j9官网登录入口,j9九游会网址-www.xmfnc.com